脱贫摘帽一年来,产业富民进展如何?
发布时间:2021-12-06
点击量:

黄河滩区移民陈瑞平的新家,位于河南省濮阳县习城乡政府所在地。几年前,她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从家步行几分钟就到了陈瑞平工作的地点——一家电器公司。“不仅每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我还可以照顾80岁的婆婆。两个孩子也在社区的学校上学,接送很方便。”陈瑞平说。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脱贫地区干部群众克服疫情、灾情等挑战,继续推进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是关键,抓住这个牛鼻子,脱贫地区群众的钱袋子才能持续鼓起来。一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发挥地域优势,不断将脱贫地区的产业做大做强,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01.易地搬迁因地制宜增收致富有盼头


易地搬迁群众的生活得到保障,是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一环。为了让搬迁群众留得住、过得好,各地安置区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特色推动本地产业发展壮大。
实现家门口就业,是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生活的有力措施。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安置区,搬迁户谢俊申在自家的建材店里谈起这些年的生活变化:2018年底他搬迁出来后,看到群众对建材的需求很大,就萌生开建材店的想法。县里对贫困户创业有5万元的3年免息信用贷款支持,他利用这笔资金开了这家建材店。三年来,他不但还清贷款,还买了小汽车,重新装修了房子,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据介绍,为解决搬迁人员就近就地就业问题,环江利用安置点的商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目前已在安置区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5家,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
家门口就业,解决了搬迁群众的燃眉之急。而要让群众增收致富更有盼头,还需在壮大安置区本地产业上下功夫。
脱贫攻坚以来,云南昭通鲁甸县卯家湾大型安置区安置了3.9万余人,相当于新建一座中等规模县城。
在安置区的一个香葱基地里,百余名群众正忙着收葱。基地负责人徐春芳说,基地和卯家湾安置区合作,由社区工作人员提前摸底,征求搬迁群众就业意愿,组织群众到基地干活,“他们可以种葱、拔葱、做管理,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不等。”
如今,卯家湾安置区配套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现代物流园和万亩蔬菜基地、万亩苹果基地,“两园两基地”产业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02.立足当地特色种养业整体提升


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是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一年来,脱贫地区纷纷立足自身特色,发展壮大本地种养业,确保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2020年11月16日,宁夏西海固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一年来,塞上大地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拓展夯实产业支撑,促增收保增收。
作为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成立的国企,盐池滩羊集团探索“集团+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户+金融服务”的新型产业化联合模式。依托品牌优势,盐池县制定了市场开拓、生产标准和饲草料使用等“六统一”标准,研发出滩羊肉系列产品36种。靠着一只羊,激活一条链。滩羊产业贡献了盐池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固原市西吉县、泾源县,“人均一头牛”的理想已经成为现实,仅固原市的肉牛饲养量就占到了全宁夏的近60%。当地通过引进屠宰和精细分割龙头企业,可使农民育肥每头牛的利润提升约50%,企业生产的牛排等高附加值产品还能提升肉牛消纳量。
在吴忠市红寺堡区,数万亩枸杞每年可吸纳8000多人次就业、创造务工收入2400万元以上。
依靠气候优势发展冷凉蔬菜的同时,原州区拓展蔬菜养生馆、蔬菜休闲观光等新业态;依靠黄芪、黄芩、党参种植优势,隆德县探索中医药与乡村旅游、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漫山遍野的山杏,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观光,全域旅游让彭阳的红梅杏、杏脯走得更远……


03.发挥优势加速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一些脱贫地区产业底子薄弱、结构单一,从根本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需打破壁垒,构建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环节畅通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
长期以来,陕西省柞水县农业产业“小、弱、散”的特点成为稳定脱贫的一大阻碍。近年来,柞水人开始从最熟悉的木耳身上寻找脱贫路子。
经过近3年的发展,柞水县已形成原种研发、技术管理、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的木耳全产业链。依托木耳大数据中心,木耳生产能够享受市场信息、生长监测、农事咨询和质量追溯四大模块的技术支持。在原有菌种基础上,柞水县继续研发培育了金木耳等珍稀品种,开发深加工产品16类。
2020年2月,河北省阜平县整体脱贫摘帽。硒鸽养殖是阜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产业之一,走进阜平硒鸽食品加工基地,记者看到一只只鸽子经过多个工序后封装。在熟食加工区域,鸽子被制成酱卤、烟熏、糖熏等多个口味。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之前鸽子只能拉到北京进行屠宰,现在就地屠宰、深加工,实现产业链的前伸后延,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阜平还围绕建设“京雄保”重要果品供应、生猪供应、禽蛋供应、食用菌供应基地,下大力气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具有阜平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在解决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问题上,蓬勃发展的平台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商链接起农业产业上中下游,形成共振,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级电商平台“832平台”负责人孙娟介绍,自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平台累计交易额137亿元,2021年以来交易额56.3亿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脱贫攻坚成果正通过各具特色、不断壮大的产业愈发巩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脱贫地区干部群众乘势而上的奋斗中徐徐铺展。



来源:《瞭望》杂志